全部艺术家
返回

  • 莫雷
  • 简历
  • 文章

莫雷

莫雷(Mo&Ray)是一名拥有两位虚拟伙伴(莫佳青和冯凌锐)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经常受到虚拟伙伴“耳语”的影响,盘桓在真实与虚拟的边界之上,以反逻辑的风格和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嘲讽了现实的荒谬。在2021年,莫雷在莫和冯的影响下开始艺术创作,他的媒介多样,包含了影像、摄影、装置、行为。

 

莫雷相关艺术经历:

2021

Being Space,无用阶级与智神情人,线上

迟日摄影奖入围奖

A8设计中心&言·美术馆·包邮图片社区合作驻地, 海口

 

教育背景(莫佳青):

2018 纯艺术,(卓越)硕士,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伦敦|

 

部分展览经历(莫佳青):

2021

“宇宙物质”展映,野生艺术节,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

2020

“重启RESET”, TX淮海, 上海

“赛博朋克”, 无空间, 北京

“临在”, 梵高艺工厂, 成都

“第32届Instants 录像艺术展”, 法国

“莫佳青个展:记忆女神启示录”, 空山美术馆, 杭州

2019

“内设雅座”, 几点当代艺术中心, 江苏

“玉净瓶”, 宝龙艺珺酒店艺术画廊, 杭州

“PYRA艺术节”, 远大科技城, 长沙

 

获奖经历(莫佳青:

2018

The winner of The P:I:G Prize by Henrik Vibskov, 哥本哈根

2017

The winner of The Tiffany&Co. X Outset Studiomakers Prize, 伦敦

 

 

教育背景(冯凌锐):

2019毕业于金史密斯大学摄影:图像与电子艺术专业 获硕士学位

 

部分展览经历(冯凌锐):

2021

后窗,后窗,杭州

 

2020

主题展, 莱美因艺术, 北京

“2020线上国际展”, NY20+,线上

立像以尽意”, 昆山艺术宫,苏州

意外上行CSSA-GOLDSMITHS,伦敦线上

身体”,A60艺术,米兰意大利

无界艺术周,三影堂艺术中心,北京

碇泊”, 第五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平行展苏州

后浪艺术节,外滩8号,上海

 

2019

碎片化”, 康宁拜, 伦敦

潘多拉魔盒”, 无空间, 北京

Off-Track,  Professor Stuart Hall, 伦敦

 

出版经历(冯凌锐):

2021

象曰,上海

2020

Zone Magazine, 伦敦

2019

Goldust Magazine, 伦敦

 

更多

作品描述——《失踪佛陀》

在《失踪佛陀》的系列摄影中,我们思考了关于现代人精神信仰丢失及对传媒文化崇拜的现象。我们将精神信仰虚拟化为佛教中孔雀明王的形象(她一般被认为是圣洁与智慧的象征),在孔雀明王的起源故事中(源自尼泊尔,是paicaraka 神之一),她与其他保护神的不同在于她有相当发达的邪教。同时,在一些中国的文艺作品(如WU SFAN WU xING) 中,孔雀尤其是孔雀的羽毛会被认为具备蛊惑人心的能力。这样的特点正正契合了我们对当今精神信仰与传媒崇拜两者关系的思考: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精神信仰的形象扩大了对群众对影响。

传媒利用自身特性(政府认可、真实性、引导模份等)制造信仰的事件在中国曾经发生过:在九十年代,中国曾流行了一阵疯狂的气功浪潮在报纸、社群领袖、社群营销的联合作用下,人民过于积极地参与到练气功的活动中,并最终激发了一种无用的、荒诞的信仰出现。在现代,人们沉浸于高度发达的科技与网络媒体世界,覆盖全民的媒体影响又再度袋来,一位无形的传媒神探访人间——在我们虛构的故事中,我们将传统神与传媒神两者置于对立地位,但身份却混淆不清。

当代人的精神寄托与信仰的缺失在网络世界中不断累积,这种新型的“信仰”逐渐覆盖了传统神明对人的影响,传统神明因此变得虚弱,而传媒甚至化作神明的形象将“人”吃掉,在作品的最后,神明的外衣被遗弃于汹涌的河流中。无疑,我们对精神信仰与传媒的抗争保持了种悲观态度,但我们也发出了一个追问:我们的信仰到底会何去何从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