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青年艺术100】面对面第一回——脉络的生成与延续

返回


从左至右依次为:陈琳(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 策展人)、李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许宏翔(艺术家)

9月28日为“百里挑一•青年艺术个展秀之许宏翔个展”开幕后的第二天,下午2点,“青年艺术100”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李帆与艺术家许宏翔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对话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为“面对面第一回——脉络的生成与延续”,是“青年艺术100”与央视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独家合作学术讲座,将于不久在央视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播出全程视频,敬请期待!以下为本次讲座的实录:

 

艺术创作的体系如何去建构?

 

李帆:以本次许宏翔个展来说,许宏翔这些作品是在他这几年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可以看到,从2012年到2014年,许宏翔创作出了一些试验性的作品,艺术家创作的轨迹很重要。我们的作品来源,我们思考的来源,包括整个艺术运作的方式方法到底起源于哪里?教育觉得艺术是不可教的,这类言论特别多,这影响我去思考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认为艺术是有规律的,教学也同样是有规律的。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李帆(左)与艺术家许宏翔(右)在讲座现场

2012年许宏翔所在的“so艺术小组”第一回展,作为他们的研究生导师,我觉得这几个男孩都有一种闯劲,他们愿意坚持自我,他们这几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认同了共同的概念后,就把五年来(2006——2011年)的坚持、思维轨迹、行为轨迹积累成一个展览。而许宏翔在这个阶段做这个展览,与之前的展览关系也非常密切,不像有一些艺术家的展览,前后关系并不是很大,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梳理与展览,这对研究艺术家的创作脉络来说是有价值的。

 

许宏翔的作品为什么到了研究生后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感觉?实际上研究生的概念是技术专业性的学习方法,许宏翔的艺术创作就是不断的在技艺上进行研究,在试验上不断的进行尝试。优秀艺术家的创作并不是说用同一种方式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是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一个最终真正关心的问题,并且真的把它做到极致,这是艺术创作体系建造的不二法则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李帆

关于艺术的阶段性创作

 

许宏翔:我把从2009年至今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作品主要探讨“图像的消失,剩下了什么?”将写真喷绘在画布上的图像进行篡改,大部分的时候是在不停减去而非覆盖某些部分(或颜色)直至整个画面只留下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第二阶段的作品主要探讨“从一个图像的消失到另一个图像的形成。”作品将写真在画布上的图像逐步溶解,利用即刻溶解下的颜色来绘制另一个与之相关或相悖的图像,将这两个图像并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一个既对立又相融的画面,我将此形容为“颜色的移植”;第三阶段的作品用主观绘画的方式来碰撞客观现实的图像。此一阶段作品似乎是介于上两阶段之间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是利用多种绘画手段来重新定义或解读一张图像,也是用强烈的绘画感来碰撞或对抗一种现实。


艺术家许宏翔

关于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困惑

 

李帆: 708090后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他们自我意识自发的往外涌,教育系统在他们身上有很好的应用。因为个性决定艺术创作,就像许宏翔,他是你说这种,他脑子里在想那种,不会有直接的抵触,但是当大家在说这个对的时候,他脑子里在想为什么,他会故意往那边走,这个“故意”不是他本身的思考,而是他养成的习惯。把“故意”的这头慢慢的消解,然后往本能的方向发展。艺术具有特别的魔力就是可以修复自我,艺术创作本应该是自由的,而不应该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应该建立保护青年艺术家创作的机制,让青年艺术家有继续坚持自我创作的环境。

以“肉与肉”系列为例说创作语言    

 

许宏翔:所谓“肉”的系列和我们看到的风景、人物,其实是平行的关系,在我画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同时也在思考我为什么对于“肉”那么感兴趣的问题,我觉得猪肉或者鸭肉就是身体,它跟周围人类的身体物质是一样的,这是对于身体的一种关注,我自己也不是很明确,为什么一定要去画一坨肉,实际我把它跟风景是同等对待的。我更多想谈的不是画面的内容,以及作品的构思是什么,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不是特别重要,最重要的是我怎么来树立一个画面?我怎么找到一个适合我自己的,和我性格相符的方式来处理一些我感兴趣的图像,我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我周围发生的事情,所有的创作都是基于我生活的环境而言。


讲座现场

关于绘画色彩的处理方式

 

许宏翔:上研究生的时候我画了一个男人坐在一个绿色的风景里,有四张画都非常的绿色,李帆老师问我为什么这么绿?我就回答不上来,我有一次在798的工作室,李老师看我的新画,说你为什么一定要用绿色?能不能不用绿色?也能够达到你想达到的东西?我调色的习惯,也许跟我生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从小生活在南方的城郊,有很多小树林、小山,冬天里香樟树都是绿油油的,下过雨以后特别的绿,特别好看。所以我的色彩可能是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结果,也可能只是一个阶段。

 

创作脉络的延续和变化是否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

 

李帆:我觉得艺术家都是根据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或者跟自己性格发生关系的,艺术创作的过程一直是艺术家在不断微调的过程,比如很多大师,他们早期的作品是一种风格,后期到另外一个环境以后,会呈现另外一种感觉,但是之间的脉络联系得非常的紧密,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人生轨迹。

 

讲座现场

青年艺术家与市场的关系

 

许宏翔:首先我们要很现实的考虑,当你画了很多年的画,你毕业了以后,你的作品仍然不能卖,仍然不能展览,没有人说你好!这个时候是非常郁闷和纠结的,另一方面,你知道什么是好卖的作品,同时你的生活又很拮据,但是又不想画所谓好卖的东西!这种心理是很奇怪的,一方面你要说服自己继续创作,一方面又要担心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当你结婚生子以后你要考虑的东西就更多了。但是最终我依然尊重自己的创作,当然作品被市场接受,是我自己非常希望的。

 

李帆:在艺术家自己的作品还不能卖掉的时候,靠创作来维持生活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问题,比如在欧美国家的年轻艺术家是不可能靠艺术来养活自己的,他们一定要拿别的职业来保护自己的爱好。而我们的美院学生出来一定要做艺术,感觉这是雄心勃勃的事,要实现理想,一点都没有错,但是前提一定要找一份养活自己的职业,慢慢的去完成你的事业,所谓你爱的部分。不可能一上来就想要卖画,扛了两年卖不掉的话,理想也没了,也丧失了对艺术的热情。



现在有一个错觉,过多的炒作把很多的浮躁全都制造出来了。浮躁是由谁来制造的?浮躁源头哪来的?经常这样反思就能很清楚了,我还是希望年轻人千万不要毕业以后就马上想用艺术来糊口,马上就要被认可!这样反而会把自己害了。其实特别简单,你真的爱艺术吗?如果你真的爱,慢慢来!

 

==================================================================================

 

关于面对面:

 

面对面——是“青年艺术100”新推出的名家与青年艺术家对话系列讲座,邀请业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美术馆馆长等与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进行对话。通过“面对面”传递更丰富的艺术理念,更开放的互动交流。此后,“青年艺术100”将不定期推出“面对面”系列学术讲座,欢迎更多的媒体、机构等关注与洽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