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青年艺术100”已来到了第七个年头。五周年时写文字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的诸多感慨现在依旧,唯其不同的是,局面。
七,是个特别的数字,七年之痒,是大家自然而然联想到的。意味着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个年头都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出现一些问题,而出现七年之痒的关键在于人有厌倦心理,在同一个环境中呆得久了,难免会觉得麻木与厌烦,由此生发变故。而“青年艺术100”于我而言,就像孕育的一个孩童,从呱呱坠地到如今的牙牙学语,这成长道路上的各种酸甜苦辣,非参与者不能体会。我经常说,成为职业艺术家的道路道阻且长,而伴随着大家一同成长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然而,我们还年轻,谈何厌烦。理想还在前方,谈何放弃。就像五周年感言开篇所说,在这里工作的日子,贯穿和奉献了我们每个年轻的参与者人生最宝贵的时间。
七年,“青年艺术100”“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这是我们的信条。这些年的外部环境,青年艺术群体的创作和生态从金融危机前的“集体性缺乏关注”,到如今毕业季开始从院校到机构使出浑身解数为青年人摇旗呐喊,青年艺术家们在短短的几年内迎来了空前的时代机会。“青年艺术100”引领和把握了这个时代的潮向与脉搏。然而,做青年艺术的风险,筹集资金的困难,寻找场地的艰辛,被人误解的痛苦……依然存在,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一直在纠葛,非常庆幸于我们有一众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的理解,前辈同仁们的支持,合作伙伴的协助,让我们能在任何环境中,坚定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原则。
经过七年的发展,今年,我们走进了美术馆,这对我们而言是个重要的转折变化。此举是想更纯粹的回归到艺术本身,展览本身,内观自身,挖掘新意。如前所说,七年也像个“局”,局中不乏常规和条框,“局限”着大家的发挥。借着七年这个契机,青年艺术100破局而立,启动展计以美术馆为主场馆,周边几个艺术区、公共空间、场域布置上不同艺术作品,形成联动。我们认为,专业空间里的展览固然重要,非专业公共空间里艺术的表达,与大众的互动,同样是培养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艺术走向生活“接地气”的重要方式,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题。与此同时,今年由“青年艺术100”率先发起的“全球艺术漂流计划”也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呼应了这种思考,并完满的结束了第一阶段的践行,这一点也会在今年启动展上有所体现。
“青年艺术100”自创立伊始,着眼于青年艺术的创作与交流,旨在让青年艺术家们怀抱中国,走向世界。完成这样的一个愿景,除了艺术领域内专业的坚持和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我们期待着有越来越多不同领域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加入。
七年,能识局者生,善破局者存。
与君共勉。
彭玮
2017年7月
王寅-《ELEPHANT》-160×153×153cm-树脂-1_5-2016
波河沿岸艺术小组- 《不竭之棰2》-35×35×45cm-单面透玻璃、led灯箱、枯木-2017
蔡雅玲-《还是很想你》-300×410×1.2cm(尺寸可变)-水晶珠、不锈钢丝-1_3-2017
彭璐-《肖像碎片1》-73×54cm-纸本综合-2016
程蒙蒙-《灰色冬至纸本系列No.42》-25.5×36cm-纸本综合-2017
3号馆
迟群-《七条线-浅灰》-200×135cm-布面油画-2016
冯一尘-《本能 No.8》-120×100cm-布面油画-2016
谢天卓-《引路人》-80×85cm-纸本设色-2017
许宏翔-《流水》-80×100cm-布面油彩-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