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青年艺术100】彭玮:青年艺术创作者如何乘风破浪|聚焦毕业季⑧

返回



艺术市场》杂志20208月号,针对青年艺术创作者如何乘风破浪做了一个专题,特邀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对青年艺术家生存状况的观察,艺术家的自我认知,艺术和市场关系的认知,以及目前青年艺术生态等各类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行业经验。

 

本文原刊登于《艺术市场》杂志20208月号

作者:彭玮(青年艺术100总监)

 

 

青年艺术创作者如何乘风破浪

 

彭玮  青年艺术100总监

 

原来老话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艺术家算一个行当吗?这么问,恐怕很多身处美院的未来艺术家都会很恍惚,更遑论普通民众了。在大众的眼里,谈及此类人物在脑海中对标的即特立独行”“标新立异”“非一般等,这样的特立独行者在校期间是否知道自己走出象牙塔后未来的路通向何方?面对瞬息万变的外界,艺术圈是否真如老百姓眼中那样能够遗世独立呢?承上,我们可以再追问一个问题:艺术,是万能解药吗?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吗?大众提到艺术家时,在脑海里对应的大多数是他们普遍认知的苦行僧般的梵高和天才般的毕加索,既困惑又羡慕。在这样的氛围里,有些人觉得自己能写会画、能造影、能捏形就是艺术家了?在其他行业里,何以为?是不是这些殊荣来得太容易了? 

 

A room with a sink and a mirror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2019“青年艺术100”启动展现场

 

至今,笔者还很清楚地记得在2012年(青年艺术100第二届)评选时,某位老师看着那些递交得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报名资料说:“辛苦你们了。但是,他们这样随便地对待自己的作品,我们为什么还要坐在这里认真地评选呢?”这是态度问题,也是职业素质问题!“我们这么早的就称他们为‘艺术家’,他们配得上这个称谓吗?”在笔者看来,现阶段只能叫艺术从业者。

无疑,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在思考,现在的学院教育是否应该重视培养未来“艺术家”的职业素养?至少对于将要进入的艺术行业体系及其构成有个基本的认知,而不是靠学生自我摸索或者以讹传讹似的上下届传授经验,让大家在“成团出道”这个问题上越走越偏。

A desk with a computer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2019“青年艺术100”启动展现场

 

笔者从近10年做青年项目的经历来看,只有绝少数“艺术家”达标。大家基本上缺乏一种对整个行业的全盘认识,以及对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及联动性的认知不足,导致小到规范整理资料、如何推荐自我,复杂一点到如何准备作品、参加不同类别的展览项目,继而到有条理地与艺术行业各环节交流,再到规划自己的艺术人生,不同阶段该做怎样的安排等基本没有概念。因为在学校没有得到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因为无知,所以茫然。而很多误区也使其认为艺术就应该是自由的,不应该有所限制,更不应该有所规划,它应该是随性所至,以至于很多学子把“自由随性”奉为信条,不遵守行业规范,不受条框约束,认为这才是有个性。如此认知,造成了与之合作的个人、机构等的互信基础不牢靠,导致沟通成本的增加、合作关系的不稳定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缺位带来后续一系列不良影响的连锁反应。试想,谁愿意把真金白银投入在一段不稳定的合作关系上,纵使是未来有潜力的艺术家,如果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意味着风险增大,因为不知道哪一天可能随性所为就不继续创作或者合作,导致与之相关各方面都会产生损失,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A picture containing food, cake, piece, covered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胡·赛额尼斯-《望经-独游》-综合材料坦培拉-80×60cm2018 

人民大学哲学院在读博士

而诸如青年艺术100这样的民间项目,纵使有心帮衬,但毕竟起到的作用相对于院校来说是有限的——某种程度上只能通过参与展览项目,在此过程中给青年艺术创作者们更正向的信息与引导,通过市场运作加深未来艺术从业者对自己、对行业客观且深刻的认识,对艺术这条道路走下去有自己的判断与方向,能够运用所学在艺术创作层面少受外界诱惑及干扰,厘清现实。而做好了自己,做好了艺术,才进一步有可能去思考自己是否配得上“艺术家”这个称谓。
在过往项目中,我们也一再强调,青年不意味着为所欲为,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自己无限的可能,没有人应该为青年人买单或者付出,有的只能是自己的苦修与思索。如果在校期间能够匹配上艺术行业(市场)运行的相应课程,让他们对整个行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个基本的认知和判断,能够较早认清残酷现实和理想困境之间的关系,尽早进行相应的心理建设,笔者相信这对于艺术行业参与的各个环节来说都是助益。

A picture containing table, sitting, room, holding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董彦泽-《暮色No.1》-数码微喷-1_2040×80cm2018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向京老师在对2018年度青年艺术100的一个项目“问诊”里也谈及了相关问题,点到要害,引人思考,在此节选一二。“首先得先厘清‘职业艺术家’的概念,重点在‘职业’二字。职业的意思就是做艺术是你的职业,你可以用这个职业养活自己,也当然最好养活家人。现在很多人毕业后从没有工作过,对于社会性的权力结构毫无认知,直接就步入所谓‘自由’状态,可是这个自由是还需要每月向父母要补贴得来的自由,根本就是个伪自由……艺术家是什么特殊人群、自带光环吗?而且‘艺术家’这个头衔是不是有点沉了?你还没做出什么像样的作品,还没能用一个能力证明自己,怎么就‘家’了,怎么就‘职业’了,‘自由’了?其实,很多人也就是借艺术之名,逃避些本该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我的责任。艺术家从某种角度就是个劳动者,是产业链的最初一环,就是生产者,产出好作品,这是最基本的本分;简单说,艺术家就是个‘干活儿’的,所以一个职业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就是把活儿干好,其他的所谓生活形态,和任何一个公民同等权利,那是个体能力条件下的自我选择。” 

A picture containing indoor, sitting, table, desk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孟昊-《裂变系列之一分裂》-橡胶-30×30×130cm2018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


诚然,艺术世界再小,也有自己运转的轨迹和规律,每个运行其间的人都应该了解和遵守。如果在每个青年艺术创作者走出校园之前,学院教育能够打好其对艺术行业和职业规划的认知基础,了解艺术市场是如何运行的,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功能等,这将会推动建立整个艺术行业健康的秩序、良性的运转。对此,身处艺术行业一级市场的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陆静

排版|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