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全域艺术驻留计划第二期“极光计划”
艺术沙龙第二期:策展人谈艺术介入乡村
冬季过半,仲冬时节如期来临,方寸间,瑞雪已至。在本期沙龙的前夜北京迎来了第二场雪,来自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丁圆教授及《芭莎艺术》主编孙国胜老师仍然克服了雪后路途中的困难,从北京来到易水田岗,沙龙如期举办。天气虽寒冷,但在沙龙中我们共同去感受艺术、传递艺术、传递温暖。氤氲的暖冬情绪,折叠在易水田岗的艺术对话里,也让我们共同期待2021年更美的明天。
此次沙龙的嘉宾央美教授丁圆教授和《芭莎艺术》主编孙国胜老师,与驻地策展人王尤一起,以多年实践为基础,针对艺术的传播、在地性以及艺术如何与更多人相处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多方位深入的探讨。介入乡村的艺术,不是美术史与观念史上的艺术,而是实践意义上的公共美学行为。或者说是一种为激活地方审美需求,重构地方文化身份而来的社会行动剧场。这场社会行动剧场中提到的“文化”,不再只是历史的概念,而应尤其看重当代的、日常的、社会性的生产和生活。艺术工作者们所展示的,也不应仅仅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未来的可能性。
嘉宾观点
王尤:两位老师可以谈一谈初来易水,看到现在已有的作品的感受。
丁圆:在乡村里从事艺术创作必须要有积极性,积极地与当地环境有很好的融合,不然就容易是孤立的状态。易水这个村落有山有水,依山而建,从上至下,和山势的结合非常丰富,给了艺术创作很多发挥的空间,例如在入口的地方作品是比较舒展的,它可以作为一个标志;这里的桥也各有形态,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应景。总体来看易水的艺术作品和场地的结合度是比较高的,作品和围墙结合,山村自我的形态很不错。
孙国胜:我们这一趟一路开车从北京过来,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体验了这一趟路程,冬天北方的景色很好看。我之前在夏天的时候来过,易水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很漂亮,我想谈的是乡村里艺术的在地性,在走进乡村的同时,尤其是有一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地方,除了在地性的研究,艺术家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和当地人、和现在的人产生新的联系,也与当地历史和人文发生新的关系,这是另外一种风貌。在地文化可以产生新的文化和现场、和历史、人文有很好的结合。
王尤:孙老师说的几点我很有共鸣:一是冬天的景色,冬天的易水有一种苍劲的美,包括这里特有的诗歌,易水的怀古特色,冬天是领略冬季易水美的契机。虽然这一期在室内进行驻地创作,但还是要和当地进行沟通,通过艺术家介入的过程,村民看到了艺术家的作品、行为等,对当地的文化有新的解读,甚至共鸣的状态,那么我们才能做更多艺术介入乡村的事情。
丁圆:是的,艺术介入乡村很多时候是形式上的,但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不论是文化旅游项目,还是易水湖本身,艺术作为内容性的服务,人文的价值不光要提炼出来还要再加工,山里面有什么样的文化,山和水有什么核心价值点,要通过艺术家的眼光转化为更有内容性、更具价值点的文创内容。文化艺术能带给我们新的有真实感触的爆点,要根据不同的地方采取不同的策略。
同时,记忆也是很重要的,要发掘文化对于未来的影响,也要和历史的记忆连接起来,因为未来可能会丢失很多东西,但是有了记忆人就会产生共鸣。
孙国胜:来一个地方对一个地方是有期待的,像我会做一些和时尚有关的跨界活动,时尚产业发展到今天,时尚也有一个转向,如果乡村的项目只是单方面的给予,那它并不是一个长久的计划,长久的事情一定是双方面互益的,从大的方面讲,时尚很多时候会回到街头、亚文化等去寻找文化的根源,它就会给品牌提供很多赋能。像艺术介入,艺术家的眼光可以很敏锐的观察到很多当地的东西,其他人通过艺术家眼光提炼出来后再去感受,而不是直观的印象。长久的做下去,不仅能发掘这个地方的深厚传统,还能够影响更多的创意者和产业。要把易水变得更加的易水,让世界的人能够清晰的捕捉到易水提供给我们的光彩。
王尤:其实所有的作品、创作如果只留在一个地方那它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要让更多的人来,让作品走出去。艺术传播应该怎么做?
孙国胜:艺术家本身在这里创作的作品是一个基础,其他还很多产业可以去呈现,像盛典、大秀,很多品牌都在做差异,那么如何做差别?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每个村都有每个村的状况,如何反哺值得我们去思考,可以尝试引入很多时尚的活动,跨界的组合,和环境结合起来,生产出新的产品。吸引更多的人来看,产生文化的凝结,也与其他产业进行结合赋能。
丁圆:发展肯定要产业去支撑,如果只靠眼球经济是很难维持和激活的,从现在来看除了生产制造之外还有很多有关联的部分,像第一次产业革命有了能源的转换,第二次、第三次就是信息革命,今天说到智能化,数字化,如何产生数字化、分配流量?数字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很重要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像滴滴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它解决了需求,需求的类别化,解决了供给端,什么样的车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它熟悉的掌握了乘客的信息,提供了非常恰当的资源配置。那么在易水如何把人吸引过来?要找到他们特别想来京郊的原因,例如车行不远等等,这些可能性是我们所需要提供的。我们要考虑本身的内容、服务和产品,另一方面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两端结合才会综合起来,重点在于我们的空间、场地能不能提供更有意义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产生良性的循环。
王尤:那么请问二位,艺术创作如何与世界相处,与更多的人相处?
孙国胜: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和各方面的人进行沟通,从美术史的方面讲,60、70年代之前的创作和现实特别贴近,现在走向观念等等,之前是艺术做的越高越好,现在反而有论调艺术到底最好。像杂志面对普通读者,如何讲述艺术故事是很重要的,艺术的创作是非常个人的,如何像大众讲述一个卖到一亿的作品是很重要的,也是困难的,沟通需要时间和成本。艺术如何落地,它的有效性、和当地的关系、传达给外界的东西,需要综合的能力,这里的艺术家面对的问题会很复杂,但反之艺术家在这里得到的也是以前没有的经验,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项目当中。
除了乡村问题,城市里也有很多普通的观众,不管是室内室外,艺术创作绝不是在做一个游乐场,我们所坚持的是在娱乐之外,在精神、文化方向上的意义,和具有“即时娱乐性”的动物园等等肯定是不一样的,做文化项目要坚持的是艺术的核心,我们具有可以评判好坏艺术的能力,但很多大众是不行的,所以要把好这一关,艺术的核心要把握好,是项目方要建立的标准。
大家一开始面对新的艺术形式可能是拒绝的,但是慢慢会接受,项目慢慢做下来,和当地人的沟通等,会慢慢种下一颗种子,让大家记住。每件作品在易水,做出来之后都是在“种草”,总有一天会被大家接受、看到。
丁圆:我们一般认为有多少人来看展览,圈内人多少关注,或被放入了美术史,它就是一种成功,但是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数字经济,数字货币代表了什么?成功还仅仅是因为有多少个人看了吗?从传播方向来看,以前的纸媒到现在的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媒体,它会一层层产生影响。老百姓真的很不懂艺术吗?现在某网站提供了艺术品的买卖平台,价格从几百到几万都有,如果我送给别人一瓶茅台酒,可能送不出手,两瓶又超出了预算,但是送艺术品可能会觉得很有面子,价格也是可以控制的。可以看到老百姓已经向往艺术,社会对于艺术欣赏的态度基盘已经有了。要把世界上谁都不知道的东西推广出去,必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东西本身的价值,从而带动一个地方的发展。
基于以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艺术家在这里的创作有没有很强烈的艺术感,像之前工作室那种闭门造车的作品,它只代表个人而不代表这个地方,和现场创作的真山、真水、真人的作品是不同的,在地性的作品很多人会受到感染,如果把当地的文化再创造好,因为有了易水、有了村落所创作出的作品,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人为了这个作品又来到这里。
做艺术介入的项目,可以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但也要有自己的逻辑。例如越后妻有,它的逻辑是通过内容制作,结合美术馆、配套服务激活当地,易水湖的建设方法这样看是一致的,但是从细节上看会有不同,它所结合的点、主体性不同,在目前的逻辑下,和村庄结合要看这个村庄是怎么规划和发展的?把村庄变为很多点串起来的还是要和综合的去做一个很大的美术馆?在农村有自由的和自然结合的风貌,艺术是来做加法同时某些地方做减法的,艺术作品可能是一条路,也可能是一个点,这对项目的策展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应该在规划好的背景下去打造,而应该认真静下心来去观察这个地方,逐步形成艺术村落。
这里确实有真山和真水,那么真山真水之上还有真艺术就更好了。
现场照片
关于易水三年展
[易水三年展]是圆歌文商旅集团依托[圆歌·易水]项目,推出的复合型艺术节;也是圆歌尝试以艺术手法(Contemporary Art)促进地方创生(Placemaking)而培育的文化品牌。
目前,[易水三年展]以新大地艺术节形态呈现,每三年为一届,基于[圆歌·易水]项目全域展开:围绕易水湖核心山水,覆盖周边六镇八村十二渡。在这里,艺术行动与[圆歌·易水]实践的当代乡村治理和当代中国家庭生活范本,形成一个相互观照。艺术成为与村民产生情感连接的方法,成为激发产业协同和城乡协同的新思维,成为生产生活范本中的点睛之笔。反之,对于当代乡村治理和当代中国家庭生活范本的体察和介入,也是对大地艺术节自身意义的一次深度反思,这也许能让[易水三年展]获得新的,探索艺术边界的机会。
首届[易水三年展]由圆歌文商旅集团携手中央美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打造,由青年艺术100支持落地。目前,首届[易水三年展]已经持续展开驻地创作、定向邀请、全球征集;并计划于2022年正式向国内外观众开放。截至2020年10月,面向圆歌·田岗知行村(即“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的第一期艺术驻地已完成。
关于青年艺术100
创始于2011年,是以挖掘和推荐青年艺术家为己任的高端艺术品牌,始终以青年艺术家为服务核心。目前,“青年艺术100”已经发展为国际“青年艺术第一推广品牌”,是文化部文化产业重点推广项目、京津冀一体化文化产业重点推荐项目、北京市文化局重点文化推荐项目。
“青年艺术100”合作开放、多元,与时尚、公益、设计、科技、汽车、金融、地产、峰会等跨界合作,十年来,成长为集国内外艺术展览、海外文化拓展、艺术教育、艺术与跨界、艺术出版、艺术奖项等于一体的开放性青年艺术综合推广品牌。
关于圆歌·联盟村
『圆歌·联盟村』是圆歌文商旅集团打造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型项目,长期看来,它将是圆歌文商旅集团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并通过实践以及集团其它子项目的联动,赋予乡村振兴更多可能性的可持续尝试。其中,田岗知行村是其探索农文旅行业与当代乡村治理之间能否实现和谐关系的一个起步项目;同时,田岗知行村已被纳入河北易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19年起,圆歌文商旅集团协同袈蓝文化,田岗知行村同期推进工程建设和驻村陪伴,2020年,易水全域驻留启动。之后,『圆歌·田岗知行村』将分三期运营:一期主要为新型公共服务项目,二期主要为住宿、教育和艺术驻地等城乡融合项目;三期主要为农场文旅体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