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乡村振兴论坛Vol 7:“对话乡村美育践行者”回顾|100 · 论坛

返回


美育在中国整体起步较晚,乡村美育更可以算作近年来才炙手可热的概念。作为基础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不仅是城乡人口素质差异的关键点之一,更可以为乡村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样的路径。在大力发展城市化的整体进程中,城市与乡村在经济上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但从群体角度分析,尽管城市的教育与生活资源更好,城市与乡村在孩童阶段的原生审美与智识水平其实没有绝对差异,在已经快步进入后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审美差距更多受后天教育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因此,乡村美育的实践经验对于快速拉平城乡教育差距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这注定是个持久战,只有长期投入才能真正提升乡村居民对美育的重视程度,这也意味着几次课程和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而人手不足与教育资源落后使得乡村美育遭遇种种挑战。


乡村振兴论坛第七期全体嘉宾人员在易水三年展组委会办公室院内合影


2021年4月23日,由三期驻留策展人王莲仪主持,邀请艺术史博士许万里、少儿100商务总监朱国良、三期驻留艺术家王莹以及安各庄村书记赵合兴、大龙华中心小学美术教师田甜、钱杨杨在易水驻地现场举行"乡村振兴论坛——对话乡村美育践行者"的圆桌主题交流会。在诸多乡村美育践行者中,一线教育者们的经验尤为重要。从本期主题论坛自乡村美育践行者始,希望通过对话交流,不断根据现有问题总结经验,进而因地制宜地调整下一步美育策略,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易水全域艺术驻留计划 · 第三期

乡村振兴论坛 · Vol 7

 对话乡村美育践行者


时间

2021年4月23日 

15:00 - 16:30


地点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易水三年展组委会办公室


乡村振兴论坛第七期“对话乡村美育践行者”现场


本次论坛现场位于易水三年展组委会办公室院内,三期驻留艺术家唐涛创作的涂鸦作品前展开对话。论坛开场,本期驻地策展人王莲仪作为主持人引出中国的乡村美育现状与城乡教育的差距问题。乡村与城市的孩子们天生的智识水平与审美水品本是相似的,艺术意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后天教育上。如何尽快拉平城乡美育的差距,提高乡村美育水平就是本次论坛探讨的主题。


本期论坛主持人、三期驻留策展人王莲仪


作为论坛的第一位发言嘉宾,三期驻留艺术家王莹结合自身经历,从艺术家的视角讲述了参与乡村美育的亲身感受。她介绍了自己过往案例中参与的一些乡村美育课的教学与研发工作,有探索性、实验性地推出独具当地特色的课程。强调艺术的在地性,认为艺术是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机发生的。一番精彩的观点以及澎湃的热情,引起在场的嘉宾与旁听人员热烈的掌声。


王莹

三期驻留艺术家

当下,美育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在进行着美育的探索和实践。但城市和乡村在教育资源、自然环境和人文坏境上,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当乡村无法拥有与城市想匹敌的资源时,那我们该如何寻求更具乡村特色、更因地制宜的美育之路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点做一些尝试。第一是注重美育资源的本土化。充分的挖掘本地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以大自然为画室,以自然物为材料,去尝试更多元化的艺术创作。让孩子们通过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和实践,发现乡村的美和乡村的价值;让孩子们知道,艺术不仅仅只存在于城市的美术馆里,也存在于乡村的山水间、田地间。第二是通过追溯本地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去重新追寻乡土文化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构建起乡村美育中的文化自信。

本期论坛嘉宾、三期驻留艺术家王莹


王莲仪:有种说法叫“乡村美育就像打游击”,美育工作者们教授几节课后便离开,难以产生更深层的联系。如何避免短暂的美育活动结束,当地孩子因此产生的失落感和丧失的归属感?

王莹:乡村美育要出成果必须做到长期可持续的教育,这便需要上级政策加持,个体艺术家很难达到这种宏观效果。我的老师曾在课上举例,某次乡村美育活动组织为学校孩子捐赠钢琴,孩子们弹奏钢琴的画面看似很美好,然而现实中,一架钢琴的艺术投入却是普通农村家庭难以承受的。因此,我们要用现有的东西(不需设备、资金加持)展开乡村美育,教育的方式要更经济实惠,贴合当地实情。当然,这种方式对乡村美术教师的艺术修养要求很高,具有一定门槛。我认为乡村美育做一点是一点,只要做了就有意义。


随后,艺术史博士许万里继王莹“就地取材”的案例说开去,以“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乡村美育新思考”为题,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讨论如何实现乡村美育。


许万里

艺术史博士

国内的艺术教育通常强调实践与结果,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件作品;但当前我们更要加强艺术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教育改革的目标不应以应试教育的手段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当美术教育进入升学系统,成为中考科目之一时,学生升学压力陡然加重,美术教育反而变为死记硬背的拿分做题,实际效果可能南辕北辙。现在,一些发达地区也在探索新的美育方式,比如每学期组织学生外出看展,或者把展览引入学校内。例如之前和雅昌“流动美术馆”的合作,就是把已有的艺术品高清图片印刷,呈现出和原作类似的效果,引进校内展览。


许万里还从形式的层面提出,可以在当前5G时代使用VR设备,使展览超越时空限制,打造虚拟美术馆、艺术资源网络直播与展示、多媒体导览与讲解等,从资源层面,通过新型技术手段减少城乡差距,实现乡村美育。


本期论坛嘉宾、三期驻留艺术家王莹


许万里:在申请艺术留学时,我们会发现比起技巧,国外院校更看重思维,要求学生在作品集中围绕艺术史上的问题,继续往前推进。

王莹:是的,艺术教育先要有问题意识。艺术的表达方式非常多元,城市里没有溪流、满地的石头,但乡村自然资源丰富,完全可以结合实际,运用手边的材料创作。乡村的美育工作不应该完全向城市看齐。

许万里:最好可以充分利用易县当地的艺术史资源,像闻名世界的辽代罗汉三彩像、清西陵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亲身体会艺术。与其去城市看现当代艺术,不如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乡土特色和优势。民间艺术资源,剪纸、石雕等,将美育与非遗结合。


少儿100商务总监朱国良则以“少儿100:美美与共,为乡村美育发展助力”为题,从实际乡村美育项目与产品推广应用的角度,“什么对于孩子是真正好的”具体问题出发,分享了乡村美育工作中的过往案例。


本期论坛嘉宾、少儿100商务总监朱国良


朱国良

少儿100商务总监

少儿100自启动以来,一方面在艺术×科技、艺术×城市、艺术×互联网、艺术×未来等领域进行美育探索,一方面,也在艺术×传统文化、艺术×非遗、艺术×自然等方面积极探索乡村美育课程、展览、文创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多角度、多模式的实践,从“在地”、“衍艺”、“寻美”三个维度赋能乡村美育。


城市有城市的美,乡村有乡村的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在未来,少儿100将继续在探索美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发力,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优势和多方资源,发掘好、利用好乡村的“美(美景、美物、美的技艺)”的优势条件与资源,探索乡村美育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为乡村美育发展及乡村振兴助力。

乡村振兴论坛第七期“对话乡村美育践行者”现场


其中,朱国良带到现场展示的传统非遗技艺与美育相结合的案例——“混叫虎”让在场嘉宾印象深刻。孩子们在课堂上动手制作的小老虎形式独特,还能发出声音,令人耳目一新。


乡村振兴论坛第七期“对话乡村美育践行者”现场


各位嘉宾在对谈中也指出不少当前乡村美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来,少儿公教、美育课程乃至博物馆、美术馆资源的地域分布极不平均,导致部分优秀课程只能够在少数一线城市推出,难以深入乡村;学校角度而言,家长对非主科课程的不重视、学校对在校生外出的严格限制等,都对乡村美育的实际执行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这些问题仍有待大家解决。


乡村振兴论坛第七期全体嘉宾人员在大龙华中心小学合影


本次论坛圆满结束乡村振兴与乡村美育的工作任重道远,但有关乡村美育实践问题的讨论却不会就此停止,也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更美的明天。



 往期内容 



_



_



_


○ 关于易水三年展

[易水三年展]是圆歌文商旅集团依托[圆歌·易水]项目,推出的复合型艺术节;也是圆歌尝试以艺术手法(Contemporary Art)促进地方创生(Placemaking)而培育的文化品牌。

目前,[易水三年展]以新大地艺术节形态呈现,每三年为一届,基于[圆歌·易水]项目全域展开:围绕易水湖核心山水,覆盖周边六镇八村十二渡。在这里,艺术行动与[圆歌·易水]实践的当代乡村治理和当代中国家庭生活范本,形成一个相互观照。艺术成为与村民产生情感连接的方法,成为激发产业协同和城乡协同的新思维,成为生产生活范本中的点睛之笔。反之,对于当代乡村治理和当代中国家庭生活范本的体察和介入,也是对大地艺术节自身意义的一次深度反思,这也许能让[易水三年展]获得新的,探索艺术边界的机会。

首届[易水三年展]由圆歌文商旅集团携手中央美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打造,由青年艺术100支持落地。目前,首届[易水三年展]已经持续展开驻地创作、定向邀请、全球征集;并计划于2022年正式向国内外观众开放。截至2020年10月,面向圆歌·田岗知行村(即“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的第一期艺术驻地已完成。


○ 关于青年艺术100

创始于2011年,是以挖掘和推荐青年艺术家为己任的高端艺术品牌,始终以青年艺术家为服务核心。目前,“青年艺术100”已经发展为国际“青年艺术第一推广品牌”,是文化部文化产业重点推广项目、京津冀一体化文化产业重点推荐项目、北京市文化局重点文化推荐项目。

“青年艺术100”合作开放、多元,与时尚、公益、设计、科技、汽车、金融、地产、峰会等跨界合作,十年来,成长为集国内外艺术展览、海外文化拓展、艺术教育、艺术与跨界、艺术出版、艺术奖项等于一体的开放性青年艺术综合推广品牌。